醫護前線媽媽也叫苦

2013-04-05 難為了媽媽 ﹣「無乳」城市 專題報道

文:小花

網址:https://aamacau.com/?p=2761

時間:2013年04月5日 8:08

媽媽不易做,醫護人員都毫無優勢

小魚媽媽是需要輪班的前線醫護人員,同時是一位新任媽咪;學習醫護知識時,她已知道母乳的重要,最適合嬰兒飲用的不二之選是人奶,而非牛奶!因為奶粉並沒有免疫球蛋白,這對孩子成長的抵抗力起關鍵作用。不過,即使在她任職的醫院,不但嬰兒室離病房較遠,而且設備簡陋,她舉例連一張較柔軟的櫈都沒有,剛生產下體仍然疼痛的母親很難體會被鼓勵餵哺母乳。而一旦嬰兒無及早給乳頭刺激初乳,加上中國人習慣「坐月」期間,進食補血的紅棗和豬肝等會導致減奶的食物,母親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奶水大減,還以為自己天生奶水少不適宜餵母乳。加上醫護人員太忙,無暇兼顧母乳推廣工作,可能只會提供小冊子叫母親自行閱覽。小魚媽媽認為,剛生產的母親,在留院的三天內,體力已透支得連睡眠也不足,何以再有精神單靠自學來進行母乳餵哺?

脹奶的痛,痛得想放棄

小魚媽媽形容,脹奶時的痛,有時甚至比宮縮還辛苦,那種徬徨,以及每三小時餵一次奶的累,令自己也曾想過放棄餵人奶;因為無可能靠自己可以疏通乳腺,甚至連護士都不是個個知道怎樣做,相關的培訓不足,唯有自己為乳房按摩;她說醫院近年也意識到,產婦太多以致有時要跨科照顧,就發現非婦產科的護士和醫生這方面的培訓都不足,所以正在加強培訓。加上一旦飲用「回奶茶」等會收奶的激素或中藥,就不會再有奶水,一想到這裡,她形容有如服用「打胎藥」一樣,眼見社會常出現奶粉慌,而自己明明可以餵養,為何要放棄與生俱來給孩子的營養?所以她至今堅持不飲回奶茶,期望一直餵人奶,至少直至孩子一歲。

連社交也受到影響

由於本澳公共育嬰設備匱乏,小魚媽媽外出意欲大減,因為外出後不能隨時隨地餵人奶, 除非找到「私人空間」;她偶然會將人奶放入保溫瓶,4至5小時內給嬰兒飲用,人奶仍可保持新鮮,否則就會變味。莫說出外旅遊,連超過半日的社交活動,或她以往很喜歡做的劇烈運動,有時也因考慮到要餵母乳而甚少參與了,她不諱言社交都受影響。「你要知道,餵人奶的話,媽媽每天都要戒吃熱毒或減奶的食物,又要遷就這遷就那,所以辛辛苦苦儲來了奶水,如果浪費掉,真的會很心痛!」現在已經復工的她,每天僅能利用食飯時間的半小時來泵奶,不能在員工休息室進行,因為常有人出入,她只好躲在物資儲蓄室泵奶,幸得同事理解。小魚媽媽說,九成產後的同事,只能在放產假的不到兩個月堅持進行母乳餵哺,很多一復工就停止了,因為工作環境不可以帶孩子,工作時間又緊迫。她相信另一半對餵人奶的認識都有幫助,例如儲存人奶的方法,餵人奶有甚麼不能進食等,否則媽媽所有心機都會前功盡廢。

一個很不「媽媽-FRIENDLY」的城市

小魚媽媽無奈地說:「澳門真係唔媽媽-FRIENDLY!醫院、產檢、社區都沒有強制推廣母乳哺育;公園、公厠、餐廳、酒店、街市全都沒有換片設施,媽媽要不自備墊,要不只能找個閣樓為bb換尿片,餵人奶更加不用奢望,但我才不會要我的孩子在洗水間吃晚餐!」連侍產假,也只是公務員才有那麼少少的五日,只剛夠接我出院,我需要一個可以幫忙照顧孩子的爸爸,畢竟不是個個家庭都聘請得起家傭的!」

donation-ad